
小区滑梯旁又上演了熟悉的一幕:5岁的朵朵因为没抢到红色秋千,瞬间涨红了脸,一把推倒旁边的小朋友配资世界门户官网,自己也坐在地上嚎啕大哭,妈妈又急又尴尬,一边给对方家长道歉,一边拽着朵朵呵斥“不许哭!再闹我就不管你了”。
其实,每个“暴脾气”小孩的哭闹、尖叫甚至打人,都不是“故意捣乱”,而是他们的“情绪求救信号”。幼儿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尚未发育成熟,就像家里还没装好用的“情绪刹车系统”,一旦遇到挫折,兴奋的情绪就会像失控的小车,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宣泄。比起强硬制止,教会孩子“好好生气”,才是帮他们装上“情绪刹车”的关键。
第一步,先给情绪“起个名”,帮孩子看见自己的感受。3岁的乐乐曾因为积木倒塌摔东西,我蹲下来指着他的胸口问:“是不是感觉这里像有团火在烧,特别想跺脚?这叫‘生气’哦。”后来他再发脾气时,会主动说“妈妈,我心里有火了”。当孩子能说出“生气”“委屈”,就意味着他们开始把情绪和行为分开,这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。家长可以准备一套“情绪卡片”,画出生气、难过、开心的表情,平时和孩子玩“表情猜猜乐”,让他们提前认识自己的情绪。
展开剩余60%第二步,给情绪找个“出口”,替代伤人伤己的行为。我见过最聪明的办法,是一位妈妈在客厅放了个“发泄枕头”,告诉孩子“生气时可以打枕头,也可以对着它喊‘我好生气’”。每个孩子适合的出口不同:有的喜欢撕废纸,有的愿意画画——把“生气”画成张牙舞爪的小怪兽,画完再揉掉;还有的需要安静空间,家里可以设个“冷静角”,放个小帐篷和玩偶,告诉孩子“想冷静了就去和小熊待一会儿,好了再出来”。关键是提前和孩子约定好“生气时可以做什么”,而不是等情绪爆发时才慌乱制止。
第三步,家长先稳住,做孩子的“情绪锚点”。有次我儿子因为没吃到冰淇淋哭闹,我差点忍不住发火,但想起他刚学会说“生气”,便深吸一口气说:“妈妈知道你想吃冰淇淋没吃到,特别生气,对不对?”没想到他哭声立刻小了,委屈地靠在我怀里。孩子发脾气时,其实在观察家长的反应:如果家长比他更急躁,他会更恐慌;如果家长能平静地接纳他的情绪,他会慢慢学会“原来生气不可怕,有人会陪着我”。记住,你蹲下来安抚孩子的样子,就是他未来面对情绪时的模样。
很多家长怕孩子“脾气大”,其实“会生气”不是坏事,它说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边界感。我们要做的,不是把孩子的“脾气”磨平,而是教他们用不伤害自己、不影响别人的方式,表达自己的感受。就像教孩子学走路一样,“好好生气”也是需要反复练习的技能,今天孩子可能只学会了说“我生气”,明天也许就能主动去拿发泄枕头,每一点进步都值得鼓励。
你家孩子生气时最爱做什么?是哭闹、摔东西,还是闷不吭声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遇到的“情绪小难题”配资世界门户官网,我们一起探讨解决办法~
发布于:广东省易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